一、教学基本目标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从学习阶段进入工作阶段的阶梯,是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核。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学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

    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应使学生得到一次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工程设计或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格、踏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一)总体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家的政策,能够对工程中的技术、安全、经济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较全面的考虑和分析;

2、巩固、深化、拓宽和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查阅文献、阅读外文、搜集资料、现场调查、分析综合、计算比较、上机计算、设计制图、试验技术、数据处理和编写说明等褚方面得到训练;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在科学研究方法上得到初步的训练。

(二) 综合训练内容

1、 查阅文献、搜集资料,确定解决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总体方案;

2、 设计硬件电路,编制控制软件,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3、 运用计算机、实验设备来证实自己所提出的方案的可行性;

4、 修改、调整自己的方案;

5、 总结毕业设计全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6、 翻译5000字符(中文)左右的相关外文资料;

7、 编写毕业设计论文;

8、 接受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三)           时间安排

    毕业设计(论文)整体时间为16周。综合训练各个阶段的时间安排由各位指导教师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三、能力培养与人格养成教育

    本实践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良好的科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以及良好的科学素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学习的能力。通过本实践环节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应用实践能力,使其具有严格、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课题类型可以多样化,课题应尽可能来源于实际,也可以自行拟定。可以是新选的课题,也可以是继承性的。内容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或科研实际。课题的广度、深度、难度与份量应适当,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使学生在现有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学习和努力,能按期按质完成规定的任务。共同完成的课题,每个学生应有独立的工作内容;继承性课题应有阶段性成果。

    独立在外单位作毕业设计(论文)、由外单位人员直接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应在毕业设计开始前一个月将设计(论文)的题目、要求及对方单位指导人姓名以公函形式交于系主管教学工作的主任。教研室须安排教师负责与该生和外单位指导人员的联系,以便掌握学生的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毕业设计(论文)可以在校内或校外科研、设计单位,工程的甲方单位等地进行。

五、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1、包含设计任务、目的和要求的说明;

2、调查研究的原始资料;

3、方案的比较和分析;

4、计算理论和计算书;

5、试验(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

6、 与本课题有关的电路原理图;

7、 与本课题有关的控制程序流程框图和程序清单;

8、 一篇5000印刷字符(中文)的与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内容相关的外文资料的译文。

9、 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文字简明通顺,字迹清楚。数据尽可能用表格。图纸要求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或手工工整地绘制。整篇论文应有目录和参考文献。论文书写格式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格式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