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12-9-20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直自嘲为“‘填沟’一代”的程京,今年49岁,1999年从海外归国的他,在三年前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总裁。
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十余年间,博奥生物有限公司在生物芯片领域以166项国内外专利授权、近8亿元的累计销售额,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价为“中国第一家进入世界水平的生物技术公司”。
甘做“填沟的人”
“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填沟的一代’。一方面,中西方在技术领域的差距比较大,需要一代人用智力、精力去弥补技术的鸿沟;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自己的创业实践来推动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完善,争取为后来的人提供更为良好的创业环境。”在北京创业十余载的程京这样定位自己。
1998年,身为美国纳米基因公司首席科学家,程京和他的团队创建了世界上首个“1平方厘米超微实验室”。这是第一次在国际上研究完成了集血液中细菌分离、胞解及杂交检测为一体的芯片实验室系统,被《科学》评选入当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2001年,他在美国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关于生物芯片的英文专著《生物芯片技术》。
在1999年3月,程京回到了中国。2000年9月,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正式组建,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也以博奥为依托应运而生。几年间,中心获得了第一张国家医疗器械证书、第一项生物芯片外国专利授权,并推出了世界第一张转录因子活性谱芯片、细胞活力电旋转检测芯片、遗传性耳聋检测基因芯片、第一张结核耐药检测芯片……
谈及国家针对创新型企业的现有政策,程京则希望以一名“老海归”的创业经历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现在的政策对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入口’支持很到位,各种渠道提供了充足的经费支持科研和产业化。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发展到创新产品要进入市场的阶段,因此需要国家为解决企业产品的‘出口’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包括新产品物价的制定,及时进入医保,打破行业壁垒,对国产新技术、产品的宣传和扶持等,相关政策的完善是促进企业实现产业化的关键。”
“人,要活得有尊严”
从2000年创立博奥生物以来,程京先后获得十余项国家级奖励。但当被问及“什么让你最有成就感”时,他颇为自豪地提到了在国际科学界久负盛名的《Nature》杂志对公司创新产品的评价:“博奥生物的产品赢得了西方世界的尊重。”“这个评价是很不容易的,回想20年前刚出国时,‘made in China’被当做劣质品的代名词,而现在,我们的技术、产品改写了西方人对中国企业的认识,这让我感到非常骄傲。人,就是要活得有尊严。”
实力是受人尊重的前提。博奥生物研制的晶芯 LuxScan 10K系列芯片扫描仪是中国唯一出口欧美的微阵列芯片扫描仪。博奥的HLA基因芯片分型服务曾先后3次在国际大型HLA DNA分型测试中达到100%的准确率。
这枝拥有上百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墙里之花”已香飘“墙外”。博奥生物的产品和服务已出口北美、欧洲、中东等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其生产的诊断用生物芯片产品已进入英国、德国、瑞典、日本等国家的数百家医院用于疾病诊断。
“一些国外的同行业大公司了解到我们的产品应用规模之大、人群之广后,会觉得很不可思议。”程京介绍道。2011年,全球第一张用于临床的致聋基因检测芯片由博奥生物研发,并被运用于北京市16个区县20839位持证听力残疾者的致聋基因筛查项目。致聋基因平均突变检出率高达13.92%,其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更是高达40%以上。
对于博奥人而言,赢得认可的另一个关键是如何让“挂在墙上”的专利“走下来”。程京坦言,“我们不能为了科研而科研,为了创新而创新。投入大笔经费做科研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其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能够造福更多人。”
十余年间,博奥生物走过了从生物芯片技术研究到成果产业化之路。目前,公司已经开发出了生物芯片、配套仪器设备、试剂耗材、软件数据库等4个系列60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商业转化实施率近60%。
“有信念,才有力量”
“一阵风似的”行走方式、“用先进技术造福于民”的实业梦、工作起来堪称“拼命三郎”,这是熟悉程京的人对他的评价。
电影《钱学森》上映时,程京曾组织清华大学和博奥生物实验室的年轻人观影并为他们做讲解。他说:“我希望能向他们传达一种理念:不管在什么时候,人都需要有一点理想和追求。”
今年9月,他将带领公司的20多名中高层管理者去井冈山体验学习井冈山精神。“我之前去过一次,感触很深。在红军最早的医院原址看到的镊子、手术刀,都是用竹片制造的。即便条件如此艰苦,但老一辈革命家却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事业,建立了新中国,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从井冈山回来,程京为员工做了关于“科学与精神”的演讲。今年,博奥生物将在成都建立博奥研究院,对员工进行从研发到销售、从精神到文化的系统培训。
他说:“企业传承的是文化,而不是技术。年轻企业的长久发展终究要依靠企业文化去维系。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我觉得,那就是企业人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