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一、专业背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以电能的优化利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涵盖电能的产生、传输、变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等方面。本专业主要面向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新型轨道交通、信息控制等领域,研究如何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应用学科交叉融合,设计、开发各类智能电气设备与系统,从而高效解决实际应用中的科学与工程问题。
同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身为同济大学(同济医工学堂)于1912年设立的电工机械科,现隶属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本专业2011年获批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8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1年获批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05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4个二级学科,其中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1981年)硕士学位授予点。2019年获得“能源动力”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新能源发电 能源互联网
智能电网 智能家居
新能源汽车 新型轨道交通
无线充电 空间站光能无线传输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依托学校-学院-学科特色平台,以“宽口径”、“重实践”、“国际化”为特色,培养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适应电气工程自动化科技进步、基础扎实、思维创新、视野开阔、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强、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的卓越创新人才。
三、师资队伍
本专业具有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高工)15人,包括“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香江学者”、IEEE高级会员、同济大学青年英才等人才计划获得者。教师队伍中,85%的教师具有博士及博士以上学历,近40%的教师具有一年以上的海外学习或研究经历,有1人在国际性学术组织担任重要职务,多人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担任编委(副主编)。
本专业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近年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重点、面上及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省部级科研基金以及重大工程项目16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SCI/EI检索的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
四、国际交流
本专业分别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及港澳台地区的多所著名高校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学分互认、双学位、暑期学校、毕设合作项目等给学生提供国际交流的机会,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近年来每年奔赴国外高校进行访学等国际交流的学生比例达15%左右。
专业学生在德国宝马参观学习 专业学生在德国亚琛工大交流访问
五、创新实践
本专业积极拓展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人才培养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二十余家,为热爱工程技术并用于创新的学生提供了多种创新实践平台,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与科技竞赛参与度非常高。学生多次在国际VEX机器人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恩智浦”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工业自动化挑战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并多次获批国家级、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
学生在国际和国内参加创新竞赛并获奖
六、就业方向
对于继续深造的同学而言,每年约有25%左右毕业生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部分同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杜克大学、密歇根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近几年继续深造读研和出国比例为50%以上。
对于毕业工作学生而言,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就业面广,多年来始终保持着近100%的就业率。毕业生主要去向为:
(1)设计研究院(电力设计研究院,核电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城规设计研究院等);(2)国家电网(电力局,电力公司,电力研究院,电厂等);
(3)电气及自动化设备智能制造(西门子, ABB, 施耐德电气,通用电气、上海电气集团,华为等);
(4)新能源汽车与轨道交通(大众汽车、通用汽车、上汽等各类汽车制造公司,地铁公司,中车集团下属企业和科研院所等);
(5)智能电网与互联网+(华为,施耐德,百度,腾讯等);
(6)其他(金融,学校,研究所,政府部门,楼宇自动化设备制造公司等)。